3月2日,在接到学校返校进行核酸检测的通知后,上海研究院党支部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全院人员全部返回岗位,党员带头积极配合开展核酸检测、测温登记、人员登记等疫情防控工作。
3月3日和7日,院领导分别召开上海研究院防疫工作会议,传达精神、稳定情绪、做好分工、部署工作。发挥专业能力,将抗击疫情与思想生产相结合,针对校内实行的“网格化管理”,第一副院长李友梅教授为大家深入剖析了此概念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内涵,提出了针对疫情防控的积极建议。研究人员们就疫情隔离办公的应急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探讨,理智分析,中肯建议,充分体现出了智库特色。
![](/__local/C/05/EC/43EF1C0A041BBD9C6B4A48B598D_A12B3581_522AB.png)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阵地。上海研究院党支部以北大楼为阵地,在支部书记李青的带领下,主动作为,共克时艰。莫晓燕、周佳鸣随时待命,做好延长校区指挥部在北大楼一楼会议室会务的硬件保障工作,确保抗疫指挥部各类会议顺利进行;袁伟莲、徐文静放下手边工作,协助指挥部进行表格设计、数据统计工作;徐静、李奕澜发挥主观能动性,为驻院人员做好后勤物资保障,搭建临时洗漱室,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张恒龙、杨位俭作为志愿者,统一为大家领取三餐盒饭。徐静配合楼长负责一日三餐登记报送、领取发放等繁琐工作,体现出了工作无小事,党员干部有责任和担当。在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下,各小组长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尽管长时间的隔离打乱了原本的工作节奏,但同志们在隔离期间主动作为所造就的温馨的驻院环境,让研究院全体员工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心态,坚定了打赢抗疫攻坚战的信心。
![](/__local/7/F6/42/A4F3A6C446D613269548E207E16_E1D41415_23C2C.jpg)
在近一周的隔离期间,上海研究院团结聚力,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抗击疫情有温度,思想生产有深度”的智库抗疫实践之书。